仙踪镇六衖村位于含山县西北部,因独特的垒石造型被称为“石头部落”。近年来,六衖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深度融合“六尺巷工作法”和“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”,构建“共行、共思、共建、共治、共富、共享”的“六共”治理体系,走出了一条以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。
以“共行”促“制度美”,夯实治理根基。六衖村将“六尺巷”典故融入村规民约,打造家风家训长廊,推动全民参与基层治理。面对村内河道淤积、防汛隐患大等问题,村民们自发组建“清淤突击队”,修建石桥7座、石渠3公里,昔日的“臭水沟”变成了“景观溪”。
以“共思”促“智慧美”,创新治理决策。为发展乡村旅游,六衖村成立“乡贤理事会”,吸纳离退休干部、大学生、企业家等32人,通过“围炉夜话”收集建议56条,推动古村落保护、民宿产业等项目落地。同时,搭建“三级议事平台”,推行“议题征集—协商讨论—公示反馈—监督落实”四步工作法,确保决策科学透明。
以“共建”促“效能美”,升级治理手段。在和美乡村建设中,六衖村通过“以工代赈”、开发公益性岗位,组织村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,累计投工投劳1.1万人次。设立“法治驿站”,聘请法律顾问,开展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训15期,培育村级法律骨干11人,实现“小事依法调、大事依法决”。2024年,六衖村获评全国“八五”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。
以“共治”促“和谐美”,深化矛盾调解。六衖村构建“135”调解体系(即:1个村级调解中心、3支专业调解队、5名网格调解员),推行“情、理、法、利”四步调解法,2024年,累计化解矛盾45起,成功率100%。制定《党建引领积分管理办法》,将矛盾调解、邻里互助等行为量化赋分,积分兑换物资。评选“星级文明户”136户、“身边好人”4人、“道德模范”5人、“最美家庭”48户,培育淳朴民风、良好家风、文明乡风。
以“共富”促“发展美”,激活治理动能。六衖村成立“六衖石头部落旅游发展公司”,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99万元。建立共富车间,吸纳留守妇女和脱贫户,进行农产品加工和包装,累计销售额突破300万元。集中流转300亩闲置土地,用来种植黄桃,带动1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。
以“共享”促“服务美”,普惠治理成果。六衖村制定《公共服务清单》,涵盖养老、教育、医疗等6大类32项服务,实现“需求精准对接、服务全域覆盖”。依托村级自营农家乐,开放老年助餐窗口。通过“乡贤捐赠+集体经济反哺”模式,募集资金10万元,资助困难学子30名,救助大病家庭25户。
六衖村以“六共”促“六美”,形成了“三全三零”(全民参与、全域智慧、全程和谐、服务零距离、发展零短板、文化零断层)的善治格局,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六衖经验”,生动诠释了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基层治理新路径。(盛晨 鲁从来)